宜商字〔2022〕78号
关于印发宜春市“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的通知
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阳新区管委会、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宜春市“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1月4日
目录
前言
口岸功能平台是扩大经贸及人文往来、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外经贸体量的关键资源和平台。为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内陆开放高地、中部地区崛起、老区振兴、赣西中心城市和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建设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西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宜春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宜春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结合宜春市口岸发展条件与当前面临的形势,为助力宜春市建设成更加开放的“赣西门户”,编制《宜春市“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以宜春中心城区为重点区域,辐射宜春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1区3市6县。规划对象包括宜春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等。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回顾
第一节 口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口岸经贸发展继续向好
开放合作稳步提高。“十三五”时期,宜春市进一步深化了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巩固发展了日韩、北美、欧盟、中国港澳台等地区的传统开放合作关系,开拓中亚、东盟、非洲等地区的开放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以及主动融入南昌都市圈、对接周边区域发展战略等开放合作方面成效显著,稳步推进与沿海城市、产(行)业协会、科研团体、国内外金融机构等合作,进一步提升承接产业集群整体转移的承载能力;着手谋求与新余、萍乡、吉安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合作,探索与南昌、九江协同发展的路径,寻求开展赣湘边开放合作发展的契机。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十三五”时期,宜春市对外贸易除进口外,均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全市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3.23亿元,年均增长8.9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906.82亿元,年均增长10.18%,外贸出口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逆势增长,出口总额及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8.47亿元和19.7%。
图 1 “十三五”时期宜春市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
图 2 “十三五”时期宜春市出口总额变化情况
资本合作屡创新高。“十三五”时期,宜春市大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国际国内合作不断加强,引资额连年创新高,累计利用外资规模为42.1亿美元(全口径),年均增长8.35%,规模居全省第6位,增幅居全省第5位,增长态势良好。外商投资重点从传统产业转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图3 宜春市“十三五”期间利用外资情况
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走出去项目23个,直接对外投资8268.37万美元。投资目的地涉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瑞士、土耳其、赞比亚、马来西亚、越南、所罗门群岛、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图4 宜春市“十三五”期间境外投资情况
经贸交流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宜春市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已与2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交流关系。2016至2020年,宜春市分别组织167、183、192、229和107家次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会展,包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广交会、华交会、全省名优产品出口转内销双线对接大会、江西品牌商品出口网上交易会等;积极引导企业入驻江西数字外贸、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等数字平台。
图5 宜春市“十三五”期间组织企业参展情况
二、口岸基础条件不断完善
1.功能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十三五”期间,宜春市延续和完善“十二五”时期口岸物流发展规划布局的四个口岸作业区。除宜春陆港口岸作业区没有启动外,高安铁路物流中心(原高安八景铁路口岸作业区)、万载烟花爆竹监装平台(原万载公路口岸作业区)和樟树港区河东作业区(原樟树水运口岸作业区)主体建设皆已完成。
专栏1:宜春市现有口岸功能区建设概况 |
1.樟树港区河东作业区:河东港区位于赣江右岸,码头距离上游已建的樟树铁路大桥约2000米,距离下游的梨园闸约1000米,建设所用岸线为210米,占地271亩,拥有连接樟树火车站长3.9公里的铁路专用线贯穿四、五码头及水运口岸作业区码头,已建设6个1000吨级兼顾结构性2000吨级的件杂、散货、集装箱泊位码头,约2万平方米的码头透空作业平台,2座连接码头作业平台和后方陆域的跨线立交桥(单向2车道重载)及1座人行天桥,仓库约1.8万平方米,集装箱和件杂货堆场3万平方米。口岸联检大楼占地10亩,建筑面积7109.76平方米,配套设置有熏蒸房、消杀药品库、查验作业区、装(拆)箱作业区、机修车间、配电房、消防设施、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系统、口岸电子信息系统及围网、地磅等相关设施。 2.高安铁路物流中心:高安铁路物流中心位于高安市八景镇,距樟树港23公里,占地1163亩。一期建筑总面积65837.22平方米,包括口岸联合办公大楼、监管仓库及改退单仓库、拆装箱库、入卡口、工作用房及门卫房等。完成地面硬化、场区道路256725.25平方米及配套设施,满足作业区基本功能。一期设计运量为1000万吨。场区内建有13栋仓库,面积41526.12平方米。 3.万载烟花爆竹监装平台:万载烟花爆竹监装平台位于万载县康乐镇,占地600亩。已建成2500平方米口岸联检大楼,17栋16500平方米监装查验仓库,500平方米熏蒸库,9000平方米空柜堆场,智能化自动喷淋系统,66个监装查验作业点等。龙门吊、海关系统、电子口岸平台等后续建设待完善。国检监管区于2015年通过消防验收,并于2016年通过安监验收、原省市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考核验收以及上海市烟花爆竹外贸运输协会的综合考核验收。 |
2.综合交通体系持续完善
“十三五”期间,宜春市加快推进全市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以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航空运输与水上运输通道为辅助的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专栏2:宜春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概况 |
1.公路网络逐步完善。宜春市域基本形成以沪昆(昌金)高速、杭长(昌铜)高速、昌栗高速、东昌高速、沪昆(昌樟)高速、大广高速、万宜高速、铜万高速、昌宁高速、铜万高速公路宜丰联络线等10条高速和7条国道为主通道、以26条省道为主骨架,以县道、乡道、村道等农村公路为联络线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 2.铁路建设跨越发展。沪昆高铁、京九铁路、浙赣铁路、浩吉铁路、昌吉赣高铁5条铁路线纵横穿越宜春市域,市域内铁路里程分别为沪昆高铁130.5公里、京九铁路63.8公里、浙赣铁路130.3公里、浩吉铁路95.0公里、昌吉赣高铁63.5公里。浩吉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宜春市铜鼓县、上高县、宜丰县无铁路的历史;昌吉赣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丰城与樟树进入了高铁时代。 3.民航发展稳中向好。宜春明月山机场于2013年6月26日正式建成通航,为赣西唯一的机场,仅距宜春中心城区约6公里。2019年9月机场站坪扩建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7160平方米,拥有3座廊桥、11个停机位、1条跑道和2条垂直联络道。截止2020年底,已开通9条航线18个通航城市。“十三五”期间,明月山机场航线总计起降架次31416架次,旅客吞吐量2841558人次,货邮吞吐量1515.8吨,平均客座率83.1%。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建议书于2020年11月通过江西省发改委批复,“十四五”期间启动项目建设,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宜春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内河水运全面升级。宜春境内水系较为发达,辖区内等级通航航道 409.9km,其中赣江段81km三级航道,袁河段(赣江支流)53.5km四级航道、31km六级航道,锦河段(赣江支流)75km六级航道、12km七级航道、157.4km八级航道,形成了以赣江为主要航线,连同袁河、锦河、潦河、抚河组成的水路运输网。“十三五”时期,《宜春港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宜春港划分为樟树、丰城、袁州、上高、高安和铜鼓等六个港区。宜春港是江西省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宜春市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3.现代物流行业保持领先
“十三五”期间,宜春市积极推进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聚集力和辐射力明显增强,物流竞争力显著提高。宜春市作为沪昆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湘鄂赣区域性的现代物流和商贸中心、赣西地区物流产业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十三五”期末,全市各类物流企业、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和汽运运力居江西省首位;形成了高安建筑陶瓷、丰城商贸、宜春经开区综合、樟树医药化工、万载烟花鞭炮危险品五大省级物流产业集群;涌现了赣西物流、五洲医药等18家省级重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出现了行者物流科技、五洲医药、鸿海物流等互联网高科技现代物流企业。宜春市于2017年被列为第四批省级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2019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
第二节 口岸物流发展成就
一、物流运量显著提高
“十三五”时期,随着樟树港区河东作业区建成以及高安铁路物流中心股权理顺,口岸功能区物流运量显著提高。樟树港区河东作业区2020年实现水运吞吐量约49万吨,铁路吞吐量约65万吨;高安铁路物流中心2020年全年货运量218.28万吨,合计约37133个标箱;万载烟花爆竹监装平台“十三五”期间累计监装出口烟花爆竹1.2万余个标箱。
二、物流通道不断拓展
2017年4月26日,宜春海关正式开关运营,初步打通了宜春市对接“一带一路”的开放通道,夯实了对外开放基础,为宜春市提升对外开放形象增添了新动力、注入了新活力。先后开通宜春至福州、宁波港铁海联运班列,樟树港经九江港至上海、江苏的水水联运航线,高安至南昌、厦门的铁海联运班列。
三、通关时效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宜春市成立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版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宜春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版推广工作方案》,出台了《宜春市关于压缩货物通关时间工作方案》,物流“大通关”便利化保障机制初步形成。2020年,宜春市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6.98小时,比2018年快3.29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02小时,比2018年快0.63小时。
第三节 口岸发展制约因素
一、口岸空间布局尚不合理
宜春市现有口岸功能平台布局在高安、樟树和万载,且未封关运行,制约了平台功能的有效发挥。从地理位置来说,中心城区口岸功能缺失,高安铁路物流中心和樟树港河东港区处于宜春市的东北角,万载烟花爆竹查验平台处于宜春市的西南角,致使口岸功能平台分散,对宜春全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无法形成集约化支撑,对西部板块的中心城区、上高、宜丰、铜鼓等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二、外向经济发展尚不充分
宜春市大多数外贸产品经由上海、深圳等东南沿海口岸出口,影响了自身外贸水平的提升。宜春市对外经贸规模小,外贸依存度不足10%,产业带动能力弱。全市临岸物流、进出口加工贸易、第四方物流等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各口岸功能区与城市、腹地二者之间没有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2020年,宜春市进出口贸易规模在全省排位较为靠后,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在全省分列第七位、第六位和第八位,低于GDP在全省的排名。此外,服务业外包、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开放领域的市场主体和专业人才不足,各项业务开展缓慢,使得全市社会领域的对外开放总体上滞后。
三、多式联运系统尚未形成
宜春市货物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2020年公路货运量 27247万吨,占总货运量的 89.2%,货物周转量761.6亿吨公里,占总周转量的94.76%,货运形式单一。宜春市区位和空、铁、公、水综合交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急需多种运力实现整合、转化。高安铁路物流中心、樟树港区河东作业区、万载烟花爆竹监装平台业务关联性弱,信息系统相互独立,且与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航道等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不完善,集装箱业务发展缓慢,口岸物流多式联运货运服务组织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物流通道存在堵点,如樟树港水运通道季节性受阻,烟花爆竹出口通道需长距离绕道外省出口等,导致货物运输时效不佳和成本偏高。
四、口岸人员编制尚不充足
口岸人才队伍是保障宜春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根本要素。在口岸人才队伍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一是相关人员编制数量不符合发展需要,表现为岗位设置不合理和一人多岗,对于复杂的口岸综合关联性工作无法履行相关的职责;二是口岸专业人才缺乏,如国际贸易规则、口岸物流系统等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口岸平台发展、“大通关”信息化以及外贸企业专业化服务等水平的提高。
五、货物集并条件尚不成熟
2019年,全省“三同”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南昌、赣州、九江、上饶为试点城市,进出口货物在上述四个试点城市集并可以享受“三同”补贴政策,资源要素在这些试点城市的“虹吸效应”显著。宜春市未纳入省“三同”试点,物流不具成本竞争优势,无法吸引全市及周边货源在宜春集并,导致宜春市进出口企业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原有铁海联运部分班列因无成本优势而被迫停运。补贴政策的区别落差,对宜春市口岸物流平台发展具有较为不利的影响。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机遇,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省处于高质量发展“作示范、勇争先”的关键节点。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冠疫情”深刻冲击世界经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继出台,新发展理念确立,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稳步推进,产业数字化不断深入,区域协调发展呼声日高。宜春市口岸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发展战略机遇
随着国家新一轮改革的深化,以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双循环”发展格局逐步构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等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入,内陆增设国家一类口岸等将进一步推动口岸物流变革和发展。
二、区域扶持政策机遇
以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巩固生态绿色发展为基调的中部地区崛起政策,以统筹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原中央苏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政策,以及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支持赣西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内陆和革命老区口岸物流跨越式发展将获得新的动力。
三、城市协同发展机遇
宜春市地处赣、湘、鄂三省交汇地带,承东启西,与南昌和长沙都相距约200公里,是湘赣鄂合作的枢纽城市,是南昌大都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重要节点;同时,宜春市还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向东可衔接长江经济带,向南可连接海西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可连通成渝经济带。宜春市在打造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开拓新通道、完善铁水陆空立体联运体系、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区域口岸经济联动和一体化发展、推动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一、营商环境面对激烈竞争的挑战
由于互联网信息科技的进步,生产国际化快速推动,经济依赖度和渗透率不断提高,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各区域积极寻求产业吸引力、培育业态、集聚发展,口岸发展方面将面临更多区域间的竞争。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和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以促进区域吸引力和培育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口岸物流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体制机制面对业态创新的挑战
国家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市场化进入深度的改革和调整,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口岸物流治理和监管工作面临更复杂的环境。引导和培育新兴市场又好又快发展,创新监管方式,从根本上保障市场主体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口岸物流工作的重要创新内容。
三、口岸申报面临新冠疫情的挑战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愈发重视口岸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口岸应急机制不仅要完善口岸安全防范、处理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安全、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常态化机制,更要从严防范外来人员及货物的疫情输入,对宜春市口岸功能平台申报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四、口岸职能面对专业需求的挑战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目标。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同时,口岸职能在专业性服务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在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要有新的提升和拓展。
总之,在未来口岸物流的发展中,宜春市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存在许多发展机遇。总体来说,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市上下必须严格按照江西省对口岸建设与发展的总体部署,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开放的关系,在促进宜春市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口岸物流改革与发展的新跨越。
第三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明确“作示范、勇争先”的发展定位,围绕省委“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战略布局,扎实助力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口岸管理机制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口岸综合绩效为抓手,以区域、城乡协同发展为目标,推动口岸物流平台、政务、通道等的信息化、一体化有机发展,实现口岸经济发展更加规模化、口岸通关环境更加高效便捷、口岸综合治理体系更加现代化,在“十四五”期间,致力打造赣西区域性交通枢纽,把宜春市口岸建设成为赣西的重要门户,为助推宜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准确定位、科学布局
坚持找准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需要,做足区位文章,大力提升宜春市口岸功能定位。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口岸平台布局上兼顾区域辐射功能和门户枢纽作用。
二、适度超前、机制创新
坚持国际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原则,积极推进公铁水空物流线路、网络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部署口岸新兴产业带、优势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和智慧口岸建设。坚持大通关机制创新发展,最大化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三、区域协同、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理念,以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拓展物流通道为主线,对内积极融入南昌大都市圈建设,对外创新跨省区域合作互补发展,谋划湘赣合作口岸物流枢纽,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海西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带的合作和协同发展。
第三节 发展定位
以培育壮大锂电新能源、医药化工、二手车、金属家具等产业外贸新优势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基地为引领,以打造宜春国际文化交流、健康养生、旅游胜地、宜居城市等区域特色建设为引力,以发展跨境电商和采购贸易新业态为新增长点,以推进大开放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为支撑,以实现大通关和构筑大平台为载体,通过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监管区建设和现有口岸功能平台等为主骨架的口岸体系建设,将宜春口岸发展成为江西省在“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重要节点,打造赣西对外开放的门户。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将宜春口岸发展成为江西省在“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重要节点,打造赣西对外开放的门户的总体定位,到2025年,基本建成功能平台布局合理、国际通道畅通、大通关服务高效便捷、产业带动潜力大、集聚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口岸物流体系。
二、主要目标
平台体系日趋合理。整合综合交通和现有口岸功能平台等相关资源,加快推进物流园区、陆地港、宜春港、明月山机场等口岸物流关联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障宜春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发挥宜春市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优势,通过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跨区域开放合作平台,构建赣西开放门户。到2025年,新增保税物流中心1个,海关监管作业区3个。
经贸规模稳步提高。口岸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优势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新兴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相关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高端产业基础和现代产业链明显提升。到“十四五”期末,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
物流体系日臻完善。优化三级物流节点布局,加强物流园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致力打造铁、公、水、空立体物流通道,推动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甩挂运输等现代物流组织方式快速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市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物流园区之间高效快捷、无缝衔接的集疏运网络。
通道领域逐步扩大。通过对接南昌赣欧班列、九江公铁水联运班列、宁波铁海联运班列、福州铁海联运班列、厦门铁海联运班列等,加快融入渝新欧通道、北部湾陆海新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重点战略,把宜春市口岸物流平台建设成为联结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和枢纽。
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口岸法治建设逐步健全,口岸合作机制不断创新,物流通关更加便捷高效,口岸作业收费公开化程度和专业服务明显提高,“大通关”一体化便利服务位列全省前列。
绿色智慧日益彰显。以绿色、智慧口岸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科技和低碳设施设备在口岸物流的投资力度。打造口岸物流领域全市统一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各关联要素信息互联互通,加强货代、保理、融资租赁等供应链薄弱环节,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本地化服务功能。鼓励绿色低碳设施使用,促进口岸物流与城市融合发展。
表1“十四五”时期宜春市口岸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长 (%) |
属性 |
口岸布局 |
1 |
保税物流中心 (个) |
0 |
1 |
/ |
预期性 |
2 |
海关监管作业区 (个) |
0 |
3 |
/ |
预期性 |
|
口岸服务 |
3 |
出口通关时间 (全省排名) |
11 |
全省前列 |
/ |
预期性 |
4 |
进口通关时间 (全省排名) |
8 |
全省前列 |
/ |
预期性 |
|
口岸经贸 |
5 |
进出口贸易总额 (亿元) |
244 |
400 |
10 |
预期性 |
6 |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
2.15 |
全省前列 |
/ |
预期性 |
|
7 |
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 (亿元) |
/ |
30 (累计) |
跨越式 发展 |
预期性 |
第五节 空间布局
利用好现有交通设施、口岸功能平台等资源,统筹水公铁空交通网络,对宜春各类口岸功能平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强化口岸平台间的功能布局和协作。积极支持宜春综合保税区、宜春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监管区申报;积极推动万载烟花爆竹监管平台扩大开放,推进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积极推动樟树港港区河东作业区、高安铁路物流中心分别按照水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和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进行建设;加快宜春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推动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联检办公场所和生活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做好明月山机场开放前期评估和论证工作。“十四五”时期,力争形成宜春市“一核心多支点”的口岸空间格局。
一核心。打造中心城区宜春保税物流中心,使之成为宜春市加工贸易行业、会展行业、物流行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宜春企业在保税缓税、减少通关成本提供基础条件。
多支点。形成多个口岸功能和多式联运为支撑的口岸物流平台,包括高安铁路物流中心与南昌向塘铁路口岸互济、樟树港与九江港口岸互补、万载烟花爆竹监装平台与九江港口岸联动的“多支点”口岸功能平台。根据宜春市口岸定位、产业定位和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等的对外开放、人文交流、经贸发展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内支持,充分发挥赣西地区唯一机场服务区域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作用,做大做强宜春明月山机场航空业务,为航空口岸开放夯实基础。
第四章 重点任务
通过优化口岸功能平台,以促进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构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基地新优势,协同优化和开拓口岸通道,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十四五”时期,宜春市口岸物流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国际通道、功能平台等建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国家“五型”口岸部署,实现赣西开放门户的战略定位。
第一节 构建口岸基础支撑体系
一、推进基础体系建设
根据口岸物流定位,构建“一核心多支点”口岸功能平台。根据宜春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现代物流业等发展规划,结合宜春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特点、交通现状及物流需求规模等因素,构建“1+5+21+N”三级物流节点体系,畅通内外物流通道,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水空统筹的物流网络,筑牢“平台+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口岸物流体系,发挥口岸物流活动对外向型经济资源天然的联系优势。通过三级物流节点的科学合理布局,加强物流配送通道和末端配送网络的衔接,实现物流配送效率的有效提升,从而降低“下行”配送成本。
专栏3:宜春市“1+5+21+N”三级物流节点体系 |
1个区域物流枢纽承载体:以宜春四大物流园区(宜春快递物流产业园、宜春经开区物流中心园区、中心城区物流小镇、湖田空港综合物流园区)为依托,打造物流总部经济“孵化器”,推动物流集群式发展,形成集货运服务、综合服务、商贸服务、分拔中心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构建辐射全市的物流集散地,形成结构完善、功能互补、集约发展的物流枢纽布局,打造立足于赣西地区、辐射萍乡、新余、吉安,沟通鄂湘桂川渝,联通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赣西物流枢纽承载体。 5个产业集群:高安铁路物流中心:高安建筑陶瓷、丰城商贸、宜春经开区综合业务、樟树医药化工、万载烟花鞭炮危险品5个物流产业集群。 21个物流园区(基地):万载宜春快递物流产业园、宜春经开区物流中心园区、宜春中心城区物流小镇、湖田空港综合物流园区、丰城高新区综合物流园、梅林仓储物流基地、丰城南铁路物流园、丰城曲江临港保税物流园、樟树药都科技产业园医药区、高安汽运物流产业园、高安建陶物流产业园、赣西(宜丰)综合物流园、万载华洋国际宜春物流产业基地、万载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江西(万载)冷链物流园、江西(铜鼓)冷链物流园、铜鼓城西火车站物流园、上高货运产业园、上高铁路经济产业园、上高县赣西北冷链物流产业园、奉新天工商贸城等21个物流园区(基地)。 N个末端网点:以区域物流、专业物流和分拨业务为主的专业物 流配送中心,以及主要承担城乡直达配送的各类末端网点。 |
二、推进口岸平台申报
依托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探索申报综合保税区。前期以申请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要务,以提升综合绩效为前提,适时引入保税物流、保税展示等功能,逐步申报综合保税区。成立申报工作专班,加强与宜春海关、外汇管理局、税务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联动配合,梳理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报条件,明确申报流程与审批要求,对照设立条件指标和评估体系进行自评自查。深入调研摸底,完善申报方案,做好申报相关准备工作。加强与省商务厅、南昌海关的沟通联络工作,争取得到有关国家部委的支持与技术指引。
以申报综合保税区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深耕产业底蕴,凝练园区特色,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对照国内一流高水平综合保税区,完善园区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着力引进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规划、高质量策划、高效率推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使其成为宜春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深度接轨国际市场的赣西门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专栏4: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综合保税区工程 |
1.打造赣西保税物流中心,推进贸易便利化 依托宜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分步走的方式申报建设宜春综合保税区,先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满足宜春市发展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业务的需要,打造集约发展、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的赣西地区保税监管场所。积极融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与南昌、九江综合保税区相互补充、错位发展。 推动明月山机场航空货运与电商货邮联动发展,构建中心城区区港联动格局,以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等为支撑,推进沿线跨境电商等相关产业集聚带形成。 2.打造跨境电商基地,进出口双线并举 积极推行集疏运补贴政策,助力宜春市中心城区直达东南沿海港口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助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本形成集国内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电竞孵化等于一体的现代电商物流园区落地宜春保税物流中心。充分发挥赣西云数据中心的优势,依托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一批电子商务和总部经济企业,建设进出口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线上交易平台和线下销售服务中心。积极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力拓展宜春地方特色产品出口新渠道。 |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宜春市综合保税区、高安陆港(内陆港港城一体化)、樟树港区河西作业区综合码头、域内河道疏浚及万载烟花爆竹通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宜春市口岸物流发展的瓶颈,助力“一核心多支点”空间布局目标的实现。
专栏5:宜春市口岸物流重点项目 |
1.综合保税区项目:依托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步申建综合保税区,先申建保税物流中心,适时引入保税物流、保税展示等功能。按照综合保税区要求,综合考虑交通枢纽、产业布局、商贸流通、市场需求、便于海关集中监管等因素,项目用地规划3平方公里。依托综合保税区的虹吸效应,推动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金融、文化体育、临港经济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的形成。 2.高安陆港项目:支持高安铁路物流中心升级为高安陆港(内陆港港城一体化)项目及高安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建设,依托高安象屿及象屿股份的贸易资源,凭借象屿自有的新能源板块优势,以高安丰富的二手车资源及建陶产业提升业务量,并打造高安至九江、江阴和宁波港的铁海联运线路,将港口前置化为陆地港。 3.宜春港樟树港区河西作业区综合码头项目:支持宜春港樟树港区河西作业区综合码头项目建设,达到陆域面积约1300亩,形成以重件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吞吐为主,兼顾装卸仓储、中转换装等“水铁公”多种形式联运。 4.域内河道疏通项目:以布局宜春市内河高等级航道网,连通赣鄱黄金水道为契机,大力疏通内河航线,形成连接赣江、修水、抚河的内河航运网络,发挥宜春市水运通道优势,打造内河水运新格局;加快推进丰城龙头山水利项目疏浚工程,实现樟树港水运全年通航,解决樟树港水运通道的季节性瓶颈,提高地方企业物流的时效性和计划性,提升作业能效。 5.烟花爆竹通道项目:加快推进万载烟花爆竹监装平台烟花爆竹省内通道打通,积极与九江港口协商,争取将爆竹装卸堆存出口资质列入九江港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码头或者瑞昌公用码头,并兴建一个400标箱的烟花爆竹危险品仓库,辐射周边四大主产区的出口烟花爆竹经九江港转运,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
第二节 优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一、完善货运枢纽场站建设
全面构建物流场站体系,形成以综合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物流园及物流中心构成的三级货运枢纽体系格局,推进小、散、弱货物运输向集仓储、运输、搬运装卸、信息处理、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全方位提升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综合性、一站式服务,促进宜春市与国际国内贸易的接轨。
专栏6:宜春市货运枢纽场站建设项目 |
1.建设3个综合物流园区 加快落实宜春铁路货场搬迁选址工作,规划建设铁路综合物流园。园区规划占地约1100亩,整合铁路口岸、石化石油企业等资源,重点承接日用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大宗商品物流,建成集仓储、分栋、配送、物流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樟树港口综合物流园区,位于樟树港区,依托樟树中国物流水运口岸作业区和河西作业区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性港口综合物流园区。 赣西(宜丰)综合物流园,规划总面积 242000 平方米,设计能力380 万吨/年,衔接浩吉铁路宜丰站、上高铁路经济产业园。可作为宜春市的国际货物集散中心,可直接办理国际通关手续。 2.规划1个国际物流园 推动国际物流园区项目。建议围绕宜春市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提高站位,主动对接,规划建设一个多区叠加、高效衔接航空、水运、铁路、公路及沿海港口的现代综合性国际物流园区,着力打造以“国际物流、区域分拨、城市配送”为主要功能、以总部经济为主要标志的产城融合的智慧物流集散平台,推动宜春市更高水平开放。 3.谋划7个基础性物流节点 优化高安建筑陶瓷物流园、高安光电物流园、高安数字物流产业园、上高铁路经济产业园、上高储煤基地、江西江中九州现代医药物流园、铜鼓东物流产业园等七个物流中心,完善宜春的物流场站体系。 |
二、推进港口码头体系建设
结合产业布局、矿产资源、旅游客运发展需求等因素,加快樟树港区、丰城港区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樟树港区、丰城港区为核心的赣江货运港口体系。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港口建设,提高港口装卸水平,加强港口功能建设。强化干线公路对港口的连接,充分发挥铁路进港的条件,积极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等现代航运组织模式,完善集疏运模式,提升港口集聚辐射能力。积极建设水上服务区,营造舒适、便捷、绿色、高效的内河水路运输环境。
表 2 码头系统“十四五”建设重点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建设规模 |
投资(亿元) |
1 |
宜春港丰城港区城区作业区尚庄货运码头一期工程 |
新建 |
6个1000t级散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600万t,岸线580m,占地60亩 |
5.7 |
2 |
宜春港樟树港区河西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 |
新建 |
15个1000t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540万t、15万TEU,岸线1490m,占地1167亩 |
26.9 |
3 |
宜春港丰城港区曲江作业区沥青专用码头工程 |
新建 |
1个1000t级沥青专用泊位,设计年吞吐量35万t |
0.14 |
4 |
宜春港丰城港区曲江作业区花家岗码头船专用码头工程 |
新建 |
3个1000t级散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20万t |
5 |
5 |
宜春港丰城港区上峰作业区综合码头 |
新建 |
3个1000t级散货泊位,结构采用浮码头型式,设计年通过能力180万吨 |
1.9 |
6 |
宜春港樟树港区河西作业区疏港公路 |
新建 |
一级公路11.6km |
5.1 |
7 |
宜春港樟树港区河西作业区疏港公路 |
新建 |
二级公路5.3km |
1.3 |
8 |
宜春丰城山岗岭水上综合服务区 |
新建 |
位于丰城港区山岗岭岸线,建设岸线575m,陆域纵深100m |
1.0 |
9 |
宜春港樟树张家洲公用锚地 |
新建 |
锚地尺寸1200m×100m,锚地面积12万m2 |
0.1 |
10 |
宜春港丰城普货公用锚地 |
新建 |
锚地尺寸1000m×200m,锚地面积20万m2 |
0.1 |
11 |
宜春港樟树张家洲水上综合服务区 |
新建 |
建设岸线770米,陆域纵深600米,河堤背水面约160亩 |
2.5 |
三、加快航空机场枢纽建设
巩固“一中心两通用”航空枢纽布局。继续推进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构建以明月山机场为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机场集疏运网络与区域干线公路及铁路网络的衔接,完善区域接驳设施。
积极推进通用航空领域发展,加快建设靖安通用机场、高安通用机场。加强与航空企业合作,开通飞机旅游观光航线,带动当地旅游及通用航空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宜丰、上高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表 3 机场建设规划方案
名称 |
类型 |
规划等级 |
投资(亿) |
建设年限 |
明月山机场二期 |
扩建 |
4C |
29 |
2023-2025 |
宜春靖安通用机场 |
新建 |
A1 |
0.5 |
2020-2022 |
宜春高安通用机场 |
新建 |
A1 |
3.3 |
2022-2025 |
第三节 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布局
加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出市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通过连接周边大港口、大铁路和大机场,高度集聚物流资源,构建陆海空立体物流体系和陆海联运、海铁联运、江海直航以及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打造服务赣西的国际物流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专栏7:宜春市立体交通网络 |
航空:宜春明月山机场已开通9条航线,直通北京、上海、昆明、成都等18个热点城市,主要覆盖沿海及中西部的一线及旅游城市,以旅游线路为主。“十四五”时期,宜春市将依托宜春明月山机场这个赣西区域唯一的民用运输机场的航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连接“一带一路”重点城市高效便捷的航空客货运网络。 铁路:宜春境内已建成运营沪昆铁路、京九铁路、向莆铁路、沪昆高铁、昌吉赣客专和浩吉铁路等6条铁路。“十四五”时期,宜春市将重点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积极对接中欧班列,构建宜春至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的铁路货运网络。 公路:宜春市依托域内10条高速公路、7条国道,26条省道,实现了高速公路“县县通”的目标,基本形成以高速、国省道为主轴,布局合理、运营速度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十四五”时期,宜春市将不断完善公路网络体系,着力推动公铁联运、公海联运发展。 港口:“十四五”时期,宜春市将加快宜春港樟树港区、丰城港区、袁州港区、高安港区、上高港区和铜鼓港区六大港区建设,畅通水公铁进出口物流通道,构建内河货运网络,打造赣西国际货物集散中心。着力加快建设樟树港区河东作业区,争取增加宜春、高安、樟树、丰城至上海、深圳、厦门和九江等各大港口的水水、铁水联运线路。 |
二、构建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工程建设,依托宜春市立体交通网络资源优势,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推进现代物流组织方式,优化“无车承运人”发展环境,构建成熟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实现宜春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赣湘鄂现代物流集散中心、赣西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
专栏8:宜春市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
多式联运中转服务体系。以打造功能齐全、安全绿色、港城协调的综合性、现代化内河港口为目标,加快樟树、丰城、袁州、高安、上高、铜鼓港区建设,加快形成宜春港“一港六区”的总体布局。以港区物流基础设施为载体,以现代化转运设施为装备,提高整体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实现货物多式联运无缝衔接。逐步改造建设一批具备多式联运条件以及有利于城际运输和城市配送长短有机结合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集散能力。 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以有效降低区域物流运行成本,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增进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铁路与重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无缝衔接和高效联通,加快建设宜春铁路综合货场、中石油江西分公司宜春油库、赣西(宜丰)综合物流园等铁路专用线,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铁水联运等运输结构调整, 多式联运示范机制。鼓励骨干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以企业基础、园区条件、物流组织方式为要素建立多式联运示范机制。立足于具有综合实力的多式联运物流企业,从中重点培育5-6家本地企业开展规模化、专业化多式联运服务。以依托铁路、港口等具有交通便利、且多式联运条件较好的物流园区为试点,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推广应用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和货运车辆,实现多式联运一体化运作。 |
三、优化对外开放空间布局
创新口岸合作机制,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推进国际物流通道高效衔接。常态化运行宜春至宁波、宜春至福州东(江阴港)铁海联运货物班列,畅通进出口物流通道,打造赣西国际货物集散中心。争取开通宜春至盐田港、厦门港等主要港口的铁海联运班列。加快建设樟树港区河东作业区,争取增加宜春、高安、樟树、丰城至上海、深圳、厦门和九江等各大港口的水水、铁水联运线路。加快融入渝新欧通道、北部湾陆海新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重点战略,把宜春市口岸物流平台建设成为联结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和枢纽。
专栏9:宜春市优化对外开放空间工程 |
积极构建高效畅通国际通道。通过铁海联运,在常态化运行宁波、福州东(江阴港)铁海联运货物班列的基础上,逐步开通往返厦门港、盐田港等的货运班列,争取集疏运享受我省“三同”优惠政策。依托班列发展通道经济,打造赣西国际货物集散中心。积极推动与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合作,在开放空间上向西南、西北拓展,连通渝新欧通道、北部湾陆海新通道。加强与航空公司、快递企业等合作,打通空中物流通道,逐步开通空中物流国际通道。 加快构建经贸合作保障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规则、法律、制度等相互衔接,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和经贸合作水平。支持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宜欧班列平台建设。依托国际货运通道,推动从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优质农产品、水产品、木材等。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市场,依托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等重大项目,积极带动旅游服务、农业种植、文化创意、中医药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外包“走出去”。 深度把握亚欧经贸合作机遇。深化对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CAI)等研究,出台专项政策,帮助企业抢占国际贸易先机,开拓多元化市场。抢抓RCEP落地实施机遇,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中间品加工与贸易等领域合作,提升电子信息、机电、纺织服装、建材家具等优势产业在RCEP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力。加大欧洲资本引进力度,重点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突破。 持续深化内陆沿海合作机制。加快建设樟树河西港、高安港,形成樟树水运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高安铁路物流中心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万载公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三大大平台封关运营,开放空间上向东衔接抚州,向南衔接新余、吉安,向西衔接萍乡、浏阳等地,形成以高安铁路物流中心与南昌(向塘)铁路口岸互动发展、樟树港与九江口岸一体化发展、宜春中心城区为赣西开放门户的口岸功能新定位新格局。积极向内对接九江港、南昌昌北国际空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向外对接宁波港、福州港、厦门港和深圳港等东南沿海地区重要港口平台,建立健全口岸合作机制,促进开放平台共用共享,不断拓展宜春贸易通道便利水平。 积极建设产业平台合作机制。推动建设赣湘边区经贸合作产业园,积极对接长三角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赣江新区等区域,开展“双飞地”跨区域合作,合作共建“飞地经济”园区。构建外贸供应链网络,加强在数字经济、现代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
第四节 优化口岸经贸营商环境
一、全面落实“四最”营商环境
以宜春市“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为指引,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生活与经营条件。坚决以建设法治口岸为抓手,着力对标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以沿海发达地区为样板深化“放管服”改革措施,致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监管执法与法治保障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落实集疏运补贴政策,以及国家和江西省相关惠企政策,认真开展口岸收费公示,对不合规成本进行坚决整治,不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二、大力提升通关服务水平
指导和协调口岸物流作业区公布作业时限制度,细化靠泊、装卸、场内转运、吊箱移位、掏箱、提箱等作业标准。推动口岸作业环节全流程数字化和可视化建设,优化报关随附单证传输方式,压缩单证流转时耗,提高企业申报效率,节约报关成本。创新符合国际标准、内路口岸领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方式。高起点、高标准、跨部门协调推动口岸查验工作“一站式”报关、“一条龙”通关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多式联运”为一体的便捷大通关工作机制,完善质量评价制度和考核标准。
主动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计划安排,引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便利化政策。加强RCEP原产地规则条款对企业的辅导和宣贯工作,支持企业多种形式灵活申请享惠。会同海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关税减让和享惠规则,为协定优惠应享尽享打好基础。同时,聚焦RCEP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加大内部研究和培训力度,提前做好准备,以便更好地服务广大企业。
四、致力提高监管服务效能
探索“无障碍、不干扰、零跑动、零接触”审批监管新模式,试点“容缺受理”“备查制”改革。针对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包容审慎的“沙箱监管”措施。实施进出口“提前申报”制度,优化进口“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完善预约查验机制,降低对AEO企业的查验率,提高“灵活查验”比例。实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24小时通关,优化“互联网+海关”应用,推动海关审批“一网通办”。完善“提前申报”容错机制,提升通关时效。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通过提高监管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加强监管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推动口岸通关信息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打通不同部门、领域之间的信息和服务壁垒,构建“大海关、大商贸”发展格局。
完善和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推动“单一窗口”向综合服务拓展。推广“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功能,一站式办理与贸易有关的开户、融资、结算、缴税、投保等业务,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提供出口退税“网上办”和“不见面”办税服务。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原产地证书在线申报与自助打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改造升级物流集疏运储、多式联运、货物通关、企业通关等功能。
一、积极构建口岸经济新平台
积极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增强物流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加快培育内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和建成一批内外贸为一体的综合商品流通市场,推动符合条件的专业市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力争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落地,重点推动宜春保税物流中心规划范围内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支持跨境电商保税仓、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第三方服务体系、海外仓等生态链要素项目优先在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运营。通过平台创新推动口岸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平台为依托,配套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加大对跨境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入驻发展,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专栏10:宜春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工程 |
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型园区建设。重点依托樟树、丰城、高安产业特色优势、资源汇集优势,打造一批打通外贸“人货场”链条、提供人才引留、业态培训、政务宣讲等支撑服务、年交易额超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以“零售进出口9610模式”“网购保税进口1210模式”为基础,推动跨境电商稳定发展;以“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710模式”“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模式”为重点突破方向,促进跨境电商提质增量。 推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诚信、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六体系。丰富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平台功能,全力打造跨境电商功能型与产业型两大类型园区标杆。联动镇街(园区),加强海关、税务、外汇、商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发挥行业组织及协会力量指导企业用好资金支持和通关便利化等政策措施,实现政府与市场、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为跨境电商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环境。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平台、卖家、海外仓和配套服务等跨境电商知名企业,充分发挥本地特色开展跨境电商对接交流活动,推动传统企业运用跨境电商拓宽获取订单渠道,加强跨境电商专项培训,有效引才育才。积极推动跨境电商B2B出口(9710、9810)业务发展,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海关、税务、外汇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提升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监管便利化水平,使该业务常态化稳定开展,推动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成为宜春跨境电商进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探索与跨境电商B2B出口相适应的税收监管方式和结汇方式。 培育跨境电商直播模式。研究修订直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规范直播基地建设和管理,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特色、配套完善的示范型和共享型电商直播基地,推动认定一批示范型电商直播基地,形成辐射面广、科学合理的电商直播基地布局。引导宜春制造企业利用直播电商手段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品牌意识,助推企业上线销售,打造网红品牌。 |
积极支持数字商务企业创建,培育一批能提供数字化服务的综合电商、垂直电商、服务类电商等企业。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引导中小微企业与电商平台的供需对接,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紧密联系。提高数字化人才储备,加强产学研联动,建立数字化人才标准体系和引进政策。推动宜春市保税物流中心及周边区域的商业融合发展,推动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免税消费创新示范区、离岸商务服务集聚区、文化贸易集聚区建设,提升口岸功能区商业设施服务功能,做大做强集消费、旅游、贸易、电商、商务服务等为一体的口岸商业。
积极探索扩大高安二手车出口国际市场通道,充分利用宜春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政策优势,加快完善二手车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二手车产业链车辆整备、检测、办证、出口等功能,推动二手车辆维修、保养、认证、金融服务等业务在产业链有序开展。加强二手车进出口市场主体培育,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二手车国际市场开拓,增进与北京、广东、山东济宁等试点地区二手车出口资质企业合作与交流。按照出口目的地车辆准入及安全标准,实现对整备人员、配件、流程、工艺等规范化管理,保证出口车辆品质。推行海关快速通关、查验工作机制,指派专人跟进指导,最大限度为二手车出口提供通关便利化服务。
充分把握国家对航空货运发展政策,推动宜春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考虑增加货运机坪和货邮监管场所,有效利用客运腹仓带货,引进航空货代企业,积极拓展货运包机业务,实施启动货运定班航线。根据赣西国际航运市场需求,新增和加密国内航线,对接国内大型国际机场,推动明月山机场航线与国际航线衔接,充分利用现有航线航班资源,打造国际联程航线。
一、健全口岸作业监管体系
在口岸作业监管体系建设上力求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筑牢货物、旅客进出安全以及保障税务安全的防线。在广度上应持续推进进出境监管、税务监察、查缉走私和数据统计全链条监管“选、查、处”分离,提升“双随机”监管效能;在深度上应严格把控监管场地的规划、立项、评估、验收各个环节,严格对场地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树立关税涉外性理念。
二、探索检验检疫创新模式
加强政府检验检疫的主导地位,严格把关重点监管商品出口装运前、进口卸运前的检验检疫流程,同时探索检验检疫新模式,应用现场无接触、无侵入式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安全、快捷的检验通关目标。引入第三方采信制度,在口岸检验检疫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社会检验检测机构作用,在进出口环节推广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制度。
三、常态联防联控安全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依托口岸安全联防联控机制,指导和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口岸日常防疫、防燃防爆防泄漏等突发安全事件的风险防控。建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强化口岸工作人员培训,培育应急物流枢纽和通道,联合物流公司、海关、消防、卫生检疫等多个部门举行重大风险应对演习,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切实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口岸应急处置能力。
一、规范物流数据接口标准
加快制定我市口岸物流数据接口技术规范。首先,建立数据接口规范的整体框架,包括口岸物流数据接口技术标准的使用范围、规范性文件引用、标准术语和缩略语、基本编码定义、数据访问规则、数据上传规则、业务流程等关键内容。其次,规定口岸物流的技术要求、接口方式、数据格式、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消息格式和结构、传输协议和接口实现等内容。依托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统筹推动“单一窗口”与交通物流信息节点对接,制定物流协同共享平台建设指导方案,实现口岸“互联网+通关+物流”一体化服务联动。
推行不同运输方式集装箱、整车货物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报文标准的应用,实现物流运输、仓储理货等各环节网上办理。提升作业智能化水平,在各类物流监控中加载感知设施和传感单元,推动各环节共享链式信息,实现快审、快验、快放,降低单证验核成本和实体干预率。增加非侵入、非干扰式查验比例,加大集装箱空箱检测仪、高清车底探测系统、安全智能锁等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力度,提升作业效率。加强物流数据采集能力,推动全程数字化和可视化物流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在大规模采集口岸物流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推进全链条信息共享无死角,保障信息安全无漏洞,优化口岸通关作业人力、物力、运力等资源配置效率。
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口岸建设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口岸发展可持续竞争力。落实绿色生态口岸综合治理主体责任和生态资源保护意识,联合海关、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对“洋垃圾”走私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口监管,筑牢防护生态环境的屏障,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藩篱。加强口岸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及低碳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新建口岸严格落实环保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以财政手段支持口岸作业机械等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口岸与城市协调发展,推动高标准制定散货作业防尘抑尘措施,降低口岸作业环节对城市的影响。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明确权责,结合外贸经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建设情况,整合现有口岸物流资源,逐步落实规划中的目标、定位、主要任务、重点工作等,并按照重点工作有计划、分批次、有重点地分步实施。建立口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形成合力,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口岸物流发展取得实效。
全力争取中央和省市级资金对宜春市口岸物流发展的支持,创新口岸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努力拓宽口岸建设新的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扩大资金来源面。
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用地结构和用地指标。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推动不同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用地供给,鼓励各地探索创新用地模式,适应口岸物流发展。
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厚植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发展的沃土,持续推动贸易便利化措施,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大通“堵点”、解“盲点”和破“难点”的力度,让纾困政策畅达企业,促进要素便捷流动,优化服务有的放矢。持续简政放权,在破解难题上取得突破;推进清单管理,打造权责清单;强化市场监管,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加强落实收费清单制度,进一步提高监管力度。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优化本地电子口岸功能,使众多企业能在同一平台上“一单多报”“一站反馈”,完成所有通关作业,着力完善税务、金融等功能
加快口岸物流工作领域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充实壮大高水平口岸物流服务人才队伍。紧跟口岸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完善口岸人才评价制度,推动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抓好口岸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通的口岸物流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批口岸物流专业人才。引进高素质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为宜春市口岸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宜春市商务局秘书科
2022年11月4日印发
附件: